手机版学校入驻客服中心网站导航

欢迎来到西安海尔森心理学教育!

咨询热线

存在的勇气:人生固然会有错,但人生本身并非错

来源:西安海尔森心理学教育    时间:2019/2/28 15:58:13

西安心理学培训机构转载

《存在的勇气》是德国思想家、神学家蒂里希为畅销的作品。1952年初版,次年就已经第三次印刷,而1991年重印之际,销量依旧高达近50万册。

在书里探讨了存在,由存在带来的焦虑,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存在焦虑。有人评论他说“他鼓励我们首先去接受这种价值动摇,意义消解的生存状态,把这种生存状态作为一种被存在所接受的存在,在存在面前接受下来。正是在这种接受的态度中,让我们产生了直面虚无和非存在的勇气,并在这种勇气的激励下,促使我们真正开始认真对待人生的意义问题,思考如何构建新的生存和新的信仰的意义,并以一种个性化参与的方式,在生活形式中真诚地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和哲学。”
如果你在思考自己的人生、思索生命的意义、感受着生存的焦虑或者对死亡的恐惧,蒂里希也许会提供给你勇气。而这篇书评也许可以让你了解这份勇气。
“生存”的独特之处在于:
,生存者即人可以意识到自身,就是说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,可以超越主客对立;
第二,生存者即人永不停留于现在的状态,他总是未完成的,就是说他总面临种种可能性,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把自己造成不同的人;
第三,生存者乃是不可重复、不可替代的独特个体。
因此,由于自己的抉择,人可能成为本真的自我,与自我同一;也可能失却本真的自我,与自我分裂,堕入低于生存的存在形式。西安心理学培训班
与之相对,其他事物(包括生物)的存在方式,则一不是主体而永远是客体,即只是消极被动的对象;二不能作出抉择而只能按天然既定的方式行动,具有固定的“本质”;三不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个体,而更多地呈现出“类”的共性。
由此看来,所谓“生存”,至少主要不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,就是说,不指“活命”,而指人所独具的精神性存在方式。人若舍此,虽生犹死。
当然,这种存在方式离不开生命本身,由此遂引出了蒂里希所谓类焦虑——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。
死亡可以夺走生命,毁掉人的存在,因此被称为“非存在”的极端表现。“非存在”从字面来看即“不存在”或对存在的否定。由于“存在”(Being或Sein)除了“在”之外,还含有“是”、“有”等基本意思,所以说人受到“非存在”威胁,就不仅意味着他随时可能死去,而且还意味着他随时可能不再是他自身(例如一个舞蹈家可能由于偶然的事件而成为瘫痪者)。
显然,这种“非存在的威胁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,它导致了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,按蒂里希的解释,它是人的存在的组成部分。庄子尝谓“人之生也,与忧俱生”其意与此相通。
称雄中原的曹操曾悲歌“人生几何”,曾慨叹“譬如朝露”,他虽常“慨当以慷”,却不免“忧思难忘”,他虽自欺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,却又深知“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”。
采菊东篱的陶潜纵然是“白日掩荆扉,虚室绝尘想”,但当他为“桑麻日已长,我土日已广”而欣喜,仍不免为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”而忧伤。曹诗所言,乃死亡;陶诗所言,乃命运;曹操之“忧”,即蒂里希所谓“焦虑”;陶潜之“恐”,即蒂里希所谓“恐惧”。西安心理学培训机构
蒂里希说,焦虑是从生存角度对非存在的意识,对非存在乃人自身存在之一部分的认识,它被体验为人自己的有限。
恐惧与焦虑不同,因为它有确定的对象,人可以对之采取行动以克服它。焦虑却无确定的对象,它的对象是对每一对象之否定,是威胁本身而不是威胁之源,因为威胁之源乃是“非存在”,乃是“虚无”。
如果说存在哲学并非“活命哲学”,那么它是不是“死亡哲学”呢?它经常提到“非存在”和“虚无”,所以表面看来确乎如此,而“死亡哲学”这张标签也确乎给人阴暗颓丧的印象。
联系方式

选择专业时,如果犹豫不定,不知道选择哪个比较好,敬请致电,专业的咨询老师会为你解答。

  • 报名热线:400-6263-705
  • 咨询老师:张老师
  • 点击咨询:

常见问题

没有想要的答案?马上提问

电脑版|手机版

版权所有: 郑州天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